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SSN 1009-0029  CN 12-1311/TU

期刊目录

    2024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液体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周彪, 葛慕滢, 王凯, 任常兴,
    2024 (6):  767-773. 
    摘要 ( 1122 )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浸没式液冷技术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之一。在新一代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诱导火灾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全面梳理了当前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多种模式,提出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趋势。首先,介绍了浸没式液冷技术及其优劣势、液冷方法以及液冷介质,重点介绍了相变液冷技术以及部分常用液冷剂的物性参数;其次,梳理了近年来浸没式液冷技术的进展与政策;再次,从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老化、热失控以及二次灾害等方面对浸没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未来浸没式液冷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有助于提升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组热安全性,增强热灾害发生后的应急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火源下难燃电缆烟气特性及吸附探测可行性研究
    刘洪永, 罗劭翔, 武昕宇, 张佳庆
    2024 (6):  774-779. 
    摘要 ( 108 )  
    难燃电缆因含有卤素元素,烟气具有毒性,火灾危害性大,准确探测是发现并控制事故的关键。本文采用JCY-2型建筑材料烟密度仪开展了YJV型难燃电缆强火源引燃试验,测试吸附材料吸附20、50、100 s时电缆外护套产生烟气的烟密度,并拍摄吸附材料电镜图像,运用ImageJ软件处理并分析吸附材料表面灰度和吸附颗粒特性,进而探讨加装吸附材料对提高现有光电感烟探测器探测准确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缆燃烧过程中处于不良通风条件的时间越长,烟密度峰值越低,吸附材料表面灰度越高;吸附材料能有效吸附富集烟气颗粒,烟气颗粒随吸附时间变化呈现表面附着、网状附着、环状附着的变化规律;吸附材料网线纤维直径小于9 μm能实现较好的吸附效果。研究成果为风流环境电缆火灾预警和探测及线缆火灾调查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赵路遥, 童军, 徐果, 张钧铭
    2024 (6):  780-786. 
    摘要 ( 1640 )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循环老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阻抗增加等性能衰退,更会加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文章搭建了热失控试验平台,进行锂离子电池低温环境下循环老化热失控特性研究,分析老化程度、荷电状态及其耦合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0 ℃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发生燃爆的时间提前,喷射更加剧烈,温升速率上升更为明显,但电池表面上部(近泄压阀)温度随循环圈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电池下部没有喷射口,热量聚集导致电池下部温度略高于上部。试验同时给出了不同老化程度及荷电状态下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电压及质量损失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认识,为低温环境下运行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研究
    李彬, 宁赵玉, 张志伟, 贾伯岩
    2024 (6):  787-791. 
    摘要 ( 74 )  
    为了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的有效性、明确影响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关键因素,搭建了缩尺寸综合管廊低压细水雾灭火试验平台并开展了灭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压细水雾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灭火时间最快为7 s,在启动灭火系统后50 s即可将管廊内部最高温度从650 ℃降至40 ℃。压力与喷头流量系数的改变对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影响较大,灭火时间分别最多缩短75.0%和66.7%,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8.2 ℃/s和7.43 ℃/s;喷头间距的改变对灭火效能影响相对较小,灭火时间最多缩短47.3%,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6.1 ℃/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列车车厢板破拆试验研究
    崔堃鹏, 关岩鹏, 梁晓良, 林金良, 何哲宏
    2024 (6):  792-796. 
    摘要 ( 77 )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车厢破拆效果,以CRH380某车型车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7种破拆方式开展了破拆切割试验,并以切割速度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各方法的效率及优缺点。结果表明:无齿锯(金刚石锯片)切割、氧乙炔焰切割、液压剪剪切高铁车厢板的效率极低,破拆无效;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可以用于破拆车厢板,但是仪器笨重,不便于救援现场使用;砂轮无齿锯和双轮异向锯能够有效地完成切割与破拆工作,切割平均速度分别约为3.38、5.68 mm/s,切割边长60 cm救援等腰三角形的平均耗时为532、317 s,切割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锯片磨损严重。极端情况下,对于一般高速列车车厢破拆救援场景,建议优先采用砂轮无齿锯和双轮异向锯切割车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综合评价熵值算法的火灾风险评估
    丁诗懿, 杨涵
    2024 (6):  797-799. 
    摘要 ( 76 )  
    探讨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消防领域的决策和实时指挥能力,通过技术整合和分析消防数据,在各种消防场景中实现更精细的火灾防控、更智能的灭火救援以及更高效的后勤管理。采用综合评价熵值算法优化消防策略,深入分析消防业务的特点,探讨数据治理在消防领域的关键要素。讨论这些策略的构建方法论、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有效融入现有消防实践,以达成上述目标。研究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数据管理和技术融合,在消防领域创造价值、提升火灾应对的效率和成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列车车门开启策略对区间疏散影响研究
    聂慧, 沈宜欣, 黎志华, 马剑
    2024 (6):  800-805. 
    摘要 ( 58 )  
    当地铁列车发生火灾,采用区间人员疏散策略时,列车车门开启数量和组合形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8种车门开启策略,构建人员疏散模型并进行校验,基于模拟仿真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向疏散时,开启全部车门的疏散效率最高,比端门疏散高57%,比客室门疏散高33%;开启全部车门疏散时,车厢内流动性增强,经车厢1疏散的人数比客室门疏散增加了88%,车厢连接处易拥堵;双向疏散时,疏散方向最上游和最下游的车门流量最大,随着疏散人数增加,各车门流量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李华, 孙林霞, 张宇荣, 益朋
    2024 (6):  806-812. 
    摘要 ( 69 )  
    准确识别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影响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的因素,并客观系统分析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和重要程度,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应急疏散至关重要。基于密室逃脱类场所行业规范和现状,从人员、建筑结构、环境、消防管理4个维度提取了26个影响因素,采用AISM(对抗解释结构模型)及MICMAC(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影响因素3级递阶结构模型,综合分析因素间作用关系,并分析因素与管理层、运营层、玩家层3类主体对应责任关系,然后联合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排序。结果表明:影响密室逃脱类场所人员疏散的深层根本因素主要为制度与规程编制完备性、密室剧情类型、空间组合形式、空间嵌套层数等,其可通过驱动密室场所经营位置、门锁联动性、空间内部昏暗度、道具种类与数量、NPC(非玩家角色)疏散引导能力等中层特性影响因素优化,规范消防设施完备性、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安全教育与培训情况等关键共性影响因素,最终提升玩家应急疏散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压力对隧道竖井排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江平, 鲍旺旺
    2024 (6):  813-819. 
    摘要 ( 58 )  
    通过FDS数值模拟,研究环境压力对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分层特性和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压环境下隧道顶棚的烟气具有更高的温度,火源-竖井和竖井下游区域顶棚温度的纵向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分布,温度衰减系数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火源-竖井区域的烟气运动由热浮力主导,层化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竖井下游区域层化曲线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层化曲线出现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层化强度降低,烟气层稳定性下降;低压环境中竖井的排烟效果要优于常压状态下的竖井,且竖井底部产生吸穿现象的临界高度也有所增加。因此,与一般海拔地区相比,海拔较高地区的隧道发生火灾时,较高竖井的排烟效果更好,吸穿临界高度更高,对下游烟气层稳定性的影响更小,更利于疏散排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刘全义, 吴孟洋, 艾洪舟, 朱培,
    2024 (6):  820-825. 
    摘要 ( 47 )  
    为进一步提升火灾概率预测的准确率,针对BP神经网络在拟合过程中探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试验采集了榉木、棉绳阴燃、明燃时的火灾特征参量,计算后得到了相应的火灾类型发生概率;其次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结构,鲸鱼优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构建了GA-WOA-BP模型,提高融合算法的拟合能力。最后,以多特征火灾参数作为模型输入,以不同类型火灾发生概率作为输出完成火灾概率的预测。结果表明,相比单纯BP神经网络,基于多特征参数的GA-WOA-BP火灾概率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其评价指标RMSE、MAE、R2分别为0.020 22、0.014 33和0.992 31,能为火灾概率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气库站场天然气泄漏及火灾事故应急知识图谱构建
    宋旭, 文明, 胡瑾秋, 龚建华
    2024 (6):  826-830. 
    摘要 ( 59 )  
    针对消防、应急处置过程中快速进行决策支持和方案制定的难点,提出储气库站场天然气泄漏及火灾事故的应急模型,该模型应用知识图谱作为风险表征手段,利用双向编码表示转换器(BERT)和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条件随机场算法(Bi-LSTM-CRF),实现对文本信息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利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储气库站场天然气泄漏及火灾事故的应急知识图谱。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应急处置、消防策略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储气库站场天然气泄漏及火灾事故应急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对储气库站场天然气泄漏及火灾事故的早期应急处置,还能够识别事故的风险传播路径,为消防应急指挥和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数字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及电缆隧道火灾适应性研究
    贾伯岩, 张鹏, 黄兴旺, 谢友亮
    2024 (6):  831-835. 
    摘要 ( 73 )  
    为了解决传统线型感温电缆在电缆隧道中无法对火灾进行有效定位和精确预警等问题,研发一种新型数字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在传统感温电缆的技术基础上,分布式插入消防芯片,与原有热敏材料结合,进行火源定位和数据处理;应用多源数据融合及自适应算法,考虑环境影响,整合多类数据,实现精准预警;升级输出预警方式,可用多设备观测沿缆的实时温度、温度云图。对产品进行技术指标检定合格后,参考国家标准和电缆隧道环境,进行了小火源性能测试、差温报警性能测试、沸水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符合国家标准,且在湿热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性较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消防呼吸防护自救器的设计研究
    王剑, 王佩, 李鹏云, 穆绍禹, 刘伟, 胡加斌
    2024 (6):  836-841. 
    摘要 ( 72 )  
    聚焦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个人呼吸防护实战需求,设计了一种森林消防呼吸防护自救器,旨在确保消防员遂行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任务中的面部皮肤和呼吸系统安全。该器具主要由头部面罩总成、烟气过滤总成、供气系统总成等部分组成,具有轻质便携、操作简单、功能适用等特点。通过灵活切换粉尘过滤、烟气过滤和富氧供气3种供气模式,能够有效满足森林消防员在抵进火线、扑打火线、紧急避险等场景下的呼吸防护及自救需求。设计样品经国家认可检测机构检验及队伍实战测试,充分验证了该自救器具有先进性,能够为森林消防呼吸防护器具研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杨醛基席夫碱阻燃剂对EP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
    何亮潮, 杨亿成, 刘宏, 孔庆红,
    2024 (6):  842-849. 
    摘要 ( 60 )  
    为探究不同P/N含量对E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及不同席夫碱官能团数量对EP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以水杨醛(SAL)、3-氨基-1,2,4-三氮唑(ATZ)、对苯二胺(PPD)、三聚氰胺(MEL)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分别制备了3种新型含磷席夫碱阻燃剂SAPO、SPPO、SMPO,SAPO是三氮唑-席夫碱阻燃剂,SPPO是苯环-席夫碱阻燃剂,SMPO是三嗪-席夫碱阻燃剂。采用1H-NMR、FT-IR表征3种阻燃剂的结构,同时证明成功合成3种阻燃剂。3种阻燃剂不仅结构组成不同,席夫碱官能团数量也不同:1 mol SAPO、SPPO、SMPO分别含有1、2、3 mol席夫碱官能团。使用垂直燃烧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热重分析、锥形量热测试探究EP复合材料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显示,与EP相比,EP/6%SAPO、EP/6%SPPO、EP/6%SMPO的垂直燃烧测试均达到UL-94 V0等级;LOI值分别达到32.9%、32.3%和33.5%;残炭量分别增加到23.6%、24.7%和25.1%;PHRR值分别降低了20.2%、25.8%、27.9%;THR值分别降低了15.2%、17.8%、20.3%。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着P/N含量增加而增强;热性能随着席夫碱官能团数量增加而增强。阻燃机理主要归因于P元素在气相捕获自由基切断链式反应、在凝聚相促进炭化脱水形成炭层,隔绝气体交换和热传导;N元素在燃烧时释放不可燃气体,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带走热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氟己酮和氮气混合协同灭火效能试验研究
    马建琴, 羡学磊, 赵青松, 王皓轩,
    2024 (6):  850-854. 
    摘要 ( 70 )  
    为研究全氟己酮和氮气的气液两相流混合协同作用的灭火效能,研发了混合气体灭火浓度测试装置和基于缩尺灭火模型的两相流灭火浓度测试装置,测定了全氟己酮气体和氮气混合灭火浓度及全氟己酮经氮气雾化后的两相流灭火浓度,并通过全淹没灭火试验测试了对正庚烷火的灭火效果。结果表明,全氟己酮气体和液体雾化后的灭火浓度都与氧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缩尺灭火模型可准确测定液体灭火剂雾化后的灭火浓度,偏差不超过1.36%;基于氮气和全氟己酮混合后的两相流喷放方案,通过在灭火过程中同时降低保护空间氧浓度的方式,降低了全氟己酮的灭火浓度,同时还实现了大孔径喷头下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低压大流量雾化和快速喷放;在100 m3全淹没灭火条件下,降低灭火剂浓度及灭火剂用量达2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温度下氟碳链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理化性能的影响
    朱新华, 黄河, 张宇强,
    2024 (6):  855-859. 
    摘要 ( 48 )  
    基于3种不同氟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研究温度(0~40 ℃)对氟碳表面活性剂理化性能(表面活性、发泡性能和铺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表面张力(γCMC)降低,且表面活性剂的氟碳链越长,其形成胶束的能力越强,其中FC8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最小(0.23 mmol/L),γCMC值最低(15.07 mN/m);低温下氟碳表面活性剂发泡倍数最低(特别是FC4在0 ℃时仅为3.70倍),升温到20 ℃时发泡倍数达到最佳(6.00~8.73倍),继续升温对发泡倍数影响不大,且相同温度下氟碳链越长发泡倍数越大,FC8的发泡倍数在20 ℃时达到8.73倍;表面活性剂铺展系数(S)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20 ℃时S的变化趋于平缓,且氟碳链越长越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表面活性剂的消耗量,节约成本。由此可见,低温对短氟碳链表面活性剂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发泡倍数低达不到使用要求,若应用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还需进行复配提高其使用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要素与潜在林火风险关联性研究
    郭瀚文, 杨小龙, 张玉春, 高云骥
    2024 (6):  860-866. 
    摘要 ( 50 )  
    为探究川西南地区复杂气候与森林火灾之间的关联性,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为例,通过局部规模的气象异常值变化,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的潜在联系性。再通过FWI与FFDI,分析木里县历史火险变化,验证了其与木里县森林火灾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发生前后气压、气温、湿度、风速、蒸发量出现不同周期的连续增加(或衰减)。同时,木里县森林火险指数FWI与FFDI呈现出年际震荡且逐渐增大的趋势,且木里县林火频数与FWI的年均相关系数(46.9%)、月均相关系数(80.7%)均大于FFDI(年相关系数38.7%、月相关系数53.1%)。此外,林火风险值出现极端异常还与同期(或同年)发生的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因此,气候异常事件所导致的持续高温、低湿、多风的气象条件是森林火险等级快速升高或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本质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消防远程供水系统聚氨酯水带水力特性研究
    李学新, 张玉, 陈阿凤, 景琦
    2024 (6):  867-871. 
    摘要 ( 46 )  
    森林消防远程供水系统是森林火灾扑救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研究系统输水效果,对聚氨酯水带的水力特性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水带沿程摩阻损失同雷诺数Re和管壁粗糙度?有关。其流动一般处于紊流区,在光滑管紊流区,摩阻系数λ只与Re有关;在混合摩擦区,λ与Re和均有关;在粗糙管紊流区,λ只与有关。同等流量下,管径越小,Re越大,摩阻损失越大,流态进入下一区间的时间越早。同一段管道,粗糙度越低,λ越小;粗糙度降低一个数量级,水力损失降低40%左右,可以极大提升输水效率。通过试验测得系统选用的DN100单层聚氨酯水带的绝对当量粗糙度约为0.3 mm,并以此计算出10 km远程供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供水系统在设计流量下工作的科学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综合体火灾灭火救援技术探索与思考
    陈志昂
    2024 (6):  872-876. 
    摘要 ( 78 )  
    商业综合体火灾扑救既是当前灭火救援的重大难点,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使消防救援人员快捷了解商业综合体火灾特点、救援难点及典型作战模式,提高其扑救商业综合体火灾的能力,更高效地应对商业综合体火灾救援,本文结合江苏省典型商业综合体实地调研情况,从火灾特点、灭火救援难点、主要火灾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商业综合体典型作战模式和重点部位处置要点进行探讨,并提供部分实测数据,以期为商业综合体火灾扑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盯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刘欣, 郝文磊
    2024 (6):  877-880. 
    摘要 ( 67 )  
    基层消防安全历来是火灾防控工作的短板弱项,本文提出了“人盯人+”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模式,即融入政府基层治理体系,从明确基层网格消防联防联控职责、建强基层消防所建设、规范乡镇消安委运行机制入手,整合“三个条线”消防职能,建成“人盯人+”五级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网格,发挥“一人盯一片、一级盯一级”的精准管控优势,实现基层消防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管控更加精准、共享共治更加顺畅。在国内基层乡镇火灾高发地区实行,可有效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效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防领域危险作业罪司法适用的合规机制及构建路径
    刘帆, 陈苏豪, 葛月红
    2024 (6):  881-883. 
    摘要 ( 6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危险作业罪,有助于利用刑罚的威慑力提升消防行政执法的力度。基于消防工作的高度专业性和社会聚焦度,结合当前危险作业罪适用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将合规机制引入危险作业罪司法适用的必要性,以此畅通行刑双向衔接的渠道,将“刑罚势能”转化为“整改动能”,最大限度实现消防安全治理效果,并从合规义务的规范体系、合规评估的程序设计以及合规管理的组织机构3个方面阐述构建合规机制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G诊疗系统在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应用探讨
    刘乐, 刘娟, 王兆霞, 朱伟, 王振玲
    2024 (6):  884-887. 
    摘要 ( 42 )  
    为研究5G诊疗系统在地震救灾中的应用,提升地震救援能力和效率,基于“应急使命·2022”中5G诊疗系统在现场急救-上报监控中心-专家远程会诊-远程指导医疗方舱手术的实战演习经验,明确5G诊疗系统在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具体应用价值,并探索现场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应用5G诊疗系统,能够高效实现伤病员伤情信息录入与共享、专家远程实时会诊及提供救治及处理方案,并实现组织管理体系的精炼总结。5G诊疗系统的应用,可充分提升地震救援的信息管理及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应急医学救援效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消防安全策略研究
    叶一帆, 黄海燕, 刘剑春, 任彤
    2024 (6):  888-891. 
    摘要 ( 70 )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为例,结合相关标准分析车辆基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策略,主要包含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火灾危险等级方面的设计思路。采用FDS和Pathfinder软件进行烟气流动和人员疏散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人员疏散安全性判定,验证消防设计的合理性,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消防设计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物证热损伤检验研究进展
    王沛斌, 臧政哲, 狄君易, 金静
    2024 (6):  892-895. 
    摘要 ( 40 )  
    在火灾、爆炸等事故调查中,对纤维热损伤痕迹特征进行分析,可为锁定嫌疑人、查明事实、重建现场及原因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对人体毛发和纺织纤维的热损伤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事故调查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650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危险性及燃烧痕迹特征研究
    吴俊涛, 李芳, 杨生魁
    2024 (6):  896-901. 
    摘要 ( 86 )  
    为了研究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选取18650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电池热失控过程特征参数测量试验平台,探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电滥用、热滥用情况下的热失控过程及燃烧痕迹特征。结果表明:锂电池正极集流板对电池过充、短路发生热失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荷电量在25%以上时,电池热失控受损程度与荷电量成正比;可以结合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电压、温度变化以及电池爆炸燃烧的特征现象,利用温度曲线特征峰判断发生热失控的电池状态,并结合X射线、电压变化来判断电池发生的故障状态,追溯锂电池发生火灾位置。研究成果可为锂电池设计、锂电池火灾扑救以及火灾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与欧美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机制比较分析
    李光耀, 孙振文, 刘耀, 周正
    2024 (6):  902-906. 
    摘要 ( 76 )  
    危险化学品事故常有发生,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环境危害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本文对近10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涵盖了事故的人员伤亡数量、经济损失情况、引起事故的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环节等核心信息,直观呈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近年现状和对公共安全造成的重大威胁。从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机制角度出发,对我国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深入剖析了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机制现状和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