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SSN 1009-0029  CN 12-1311/TU

期刊目录

    2020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喷淋作用下地铁站台烟气流动模拟研究
    张雷, 唐智, 方正, 陈聪, 温裕春, 王梓豪
    2020 (3):  293-296. 
    摘要 ( 1800 )  
    以某典型地铁站台为研究对象,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喷淋系统和排烟系统耦合作用下地铁站台的火灾烟气流动,探讨了喷淋和排烟口高度对站台排烟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开启后会诱发喷淋区域内的火灾烟气沉降,能见度低于10 m, 对火源附近的人员疏散不利;而喷淋对火灾烟气的冷却卷吸作用有助于减弱烟气沿站台纵向蔓延动量,有利于喷淋区域外的人员疏散;排烟口高度越高排烟效果越好,但对喷淋区域内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烟气运动研究
    朱立, 潘旭海, 华敏
    2020 (3):  297-300. 
    摘要 ( 1746 )  
    为了研究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夹层中烟气运动特性,搭建1:50 缩尺模型实验台,并将实验结果与FDS 全尺寸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在确定的火源功率下,在混合通风系统中设置5 种不同的风速,并与自然通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通风系统,混合通风系统可以更好地对烟气进行控制;1.4 m/s 的风速可以形成稳定的烟气层;在自然通风和混合通风系统中,夹层CO 体积分数始终低于0.06%,但是在自然通风系统中CO 会在夹层顶棚处聚集,不利于人员疏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间隧道列车火灾通风临界时间研究
    姜学鹏, 景安
    2020 (3):  301-304. 
    摘要 ( 1766 )  
    计算地铁区间列车火灾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与模拟所得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对比,确定区间人员疏散策略及通风临界时间。研究表明:地铁列车外部中间位置着火停靠在区间,火源功率分别为5、7.5、10 MW,需启动纵向通风排烟系统,组织人员向上风向疏散。火源功率为5 MW,纵向通风风速为2.0 m/s时,150~180 s 开始通风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火源功率为7.5、10 MW,纵向通风风速分别为2.4、2.6 m/s 时,120~180 s 开始通风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风机由静止转换为事故工况的通风临界时间为120 s,由运转转换为事故工况的通风临界时间为90 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gent 建模的小群体疏散时间研究
    张泽天, 刘以雪, 屈楷博, 毛占利
    2020 (3):  305-307. 
    摘要 ( 1816 )  
    在传统社会力模型中引入小群体领导力参数,修正疏散过程小群体成员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基于改进的社会力模型进行Agent 建模,利用Anylogic 得到计算结果,统计分析不同小群体规模、小群体占总人数比例及小群体会合地点情况下小群体成员的疏散时间,研究小群体行为参数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群体规模越大、占总人数比例越高、会合地点越接近房间中部,疏散时间越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正交实验的抑制竖向材料燃烧参数研究
    钱澄, 赵恒泽
    2020 (3):  308-310. 
    摘要 ( 1748 )  
    以竖向可燃材料PMMA 为例,采用FDS 软件研究正交实验设计下的喷淋特征参数(喷淋流量、喷淋角度)对竖向温度场的影响,运用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因素指标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喷淋流量的增大和喷淋角度的增大可以有效抑制材料燃烧;增加喷淋流量所造成的抑制效果,大于增加竖直喷淋角度或水平喷淋角度造成的抑制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防安全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刘纪达, 郭亚男, 车强, 麦强
    2020 (3):  311-314. 
    摘要 ( 2299 )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9-2018年消防安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文献并绘制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时区知识演进图谱。从文献计量角度透视国内消防安全研究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的消防安全研究领域可划分为建筑防火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灭火救援与应急救援研究、火灾风险与火灾风险评估研究、消防监督管理与火灾防控研究、复杂建筑与建筑消防设施研究等5个方向。研究还结合时区知识演进图谱总结出消防安全领域的3条发展前沿,并对消防安全领域下一阶段研究发展提出3条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尺度火旋风火焰质量流量研究
    王鹏飞, 刘晅亚
    2020 (3):  315-317. 
    摘要 ( 1824 )  
    借助两个相对的半圆柱壳体装置在狭缝宽度7.6 cm时产生了小尺度火旋风。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了火旋风在4681012 cm高度处的轴向速度,发现其轴向速度沿径向距离逐渐减小,最大轴向速度在中轴线处取得。利用热电偶测量了火旋风中轴线上的温度,发现在连续火焰区中轴线温度变化很小。根据速度数据和温度数据,估算了小尺度火旋风在不同高度处的质量流量,发现其随高度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外变压器火灾燃烧特性全尺度实验研究
    戴晨蓉, 陈光, 朱博, 徐亮, 陈鹏, 孙瑞邦
    2020 (3):  318-321. 
    摘要 ( 1794 )  

    开展35 kV室外变压器全尺度火灾实验研究,探究变电站火灾燃烧特性。同时考虑4处火灾,在变压器不同位置设置火源,分析火焰传播情况、温度变化曲线,为变电站消防建设和应急救援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变压器火灾具有隐蔽、立体、多尺度的燃烧特征。多个尺度不一的立体火源在燃烧过程中存在多个火焰的相互碰触、合并行为;在充分燃烧阶段,变压器上部火焰存在火焰震荡、分离等不稳定现象。火焰形态在下方主要为贴壁火焰,在上方主要为扩散燃烧形成的连续火焰和间歇火焰;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呈现逐渐降低的规律,在水平方向呈现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的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中地区火烧迹地地盘松幼林的燃烧特性
    沈华杰, 闫想想, 龙腾腾, 王秋华
    2020 (3):  322-324. 
    摘要 ( 1806 )  
    采集重大森林火烧迹地地盘松幼林的地表可燃物,以铁质燃烧床为主要实验仪器测试其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地盘松幼林地表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火强度属于低强度火,其中火焰热辐射、蔓延速率、火焰高度、火焰最高温度、火焰维持时间和火强度分别为(2.71±0.74 kW/m2、(0.41±0.11 m/min、(37.10±15.52 cm、(462.90±60.26、(4.24±1.07 min、(185.31±131.53 kW/m。无焰燃烧时的热辐射和温度分别为(2.40±1.52 kW/m2、(325.00±64.97。地盘松幼林的阻滞时间为100 s左右。距离火焰30~150 cm处,30~133 s内温度呈现急剧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只有一个峰值;距离火焰10 cm处维持高温的时间较长,火灾隐患较大,灭火时应多注意防止发生复燃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丙烯纤维对C80HPC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吴振戌, 杜红秀, 陈尧
    2020 (3):  325-327. 
    摘要 ( 1732 )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C80HPCC80PPHPC进行高温后力学性能的研究,分析C80HPCC80PPHPC的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劈拉强度与不同受火温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C80HPCC80PPHPC的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劈拉强度均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C80PPHPC轴压强度、劈拉强度总体较C80HPC略高;200 ℃C80PPHPC弹性模量值略大于C80HPC弹性模量值;经受300~600 ℃高温作用,C80HPC部分试件发生爆裂,而C80PPHPC均未爆裂,表明掺加聚丙烯纤维能够抑制爆裂和降低高温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对C80HPC抗压强度及超声波速的影响
    王林飞, 杜红秀, 刘晓仙, 石丽娜
    2020 (3):  328-330. 
    摘要 ( 1809 )  
    对C80HPC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与超声检测,分析聚丙烯纤维掺量对HPC高温前后混凝土爆裂现象、质量损失、抗压强度、声速变化的影响和不同超声测试距离对混凝土超声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PP纤维可以明显抑制高温爆裂对C80HPC的影响;C8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受火温度在200~300 ℃时,掺聚丙烯纤维的C80HPC试件抗压强度有所反弹;随着温度的升高,C80HPC试件超声声速下降,随着测距的增加,超声声速下降,下降幅度不大,可以通过超声声速探测混凝土内部损伤缺陷。建立了C80HPC抗压强度、受火温度和超声声速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源及通风对地下综合管廊火灾的影响
    安伟光, 王涛, 朱国庆, 胡凯扬
    2020 (3):  331-334. 
    摘要 ( 1810 )  
    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一段L型综合管廊模型并进行火灾数值模拟,并运用Origin软件对温度进行分析,研究了火源特性(火源位置和火源功率)及通风条件(风速和风向)对管廊烟气蔓延及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火源位于管廊中部且功率大时,高温且有毒烟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充满整个管廊,火灾危险性大;风速过大会造成大量的烟气在拐角处积聚,排烟的效果不与风速成正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通风量及阻力研究
    李浩天, 许淑惠, 李磊, 王哲, 徐荣吉, 冯萃敏
    2020 (3):  335-339. 
    摘要 ( 1760 )  
    为保障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安全运营,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其通风时风量与阻力进行研究。选取某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3个防火分区作为实验区域,通过对防火隔断的控制,形成3个不同长度的实验区域,对实验区域内的断面风速与断面之间压差进行测量。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管廊内沿程阻力远小于局部阻力;当风速达到一定值后,管廊内沿程阻力系数与局部阻力系数为定值;城市综合管廊存在较多支线,存在漏风现象,通风分区长度不宜超过400 m;对综合管廊电力舱阻力进行研究时,实验法与数值模拟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且数值模拟法可以研究更多工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木结构建筑外墙火灾蔓延试验研究
    彭磊, 邱培芳, 蒋邓睿
    2020 (3):  340-343. 
    摘要 ( 1807 )  
    搭建实体火灾试验平台,对窗口溢出火焰沿木骨架组合外墙竖向蔓延特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外墙饰面材料及构造设置3种典型的工况,分析火焰蔓延、炭化情况以及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硅酸钙板作外饰面层且无空腔的构造,外墙火灾蔓延危险性最小;对于带空腔的水泥挂板构造,水泥挂板在火焰高温作用下出现变形和破裂,导致空腔后面OSB板被引燃,火焰和烟气沿空腔向上蔓延;对于带空腔的阻燃木挂板构造,外挂板在窗口火作用下经历了引燃、平缓燃烧、剧烈燃烧三个阶段,最终出现失控的火蔓延。对于带空腔的外墙构造,金属泛水条有助于减缓火灾的竖向蔓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隧道相向射流与竖井自然排烟组合烟气控制研究
    肖志行, 杨永斌, 张轩
    2020 (3):  344-347. 
    摘要 ( 1791 )  
    通过开展相似试验,研究在相向射流与竖井自然排烟组合模式下,火源位置、风速和火源功率对烟气控制段长度的影响。试验考虑了3种组况,53种工况,通过改变火源位置、风速和火源功率,分析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火源烟气控制段长度。试验表明,增加上游(距离火源更近端)风速,会导致上游烟气控制段减少;增加下游(距离火源更远端)的风速,烟气控制段长度会受到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等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增大火源功率会增加烟气热浮力,使下游机械风对烟气的影响减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悬吊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分析
    崔海浩, 阚强, 黄益良
    2020 (3):  348-350. 
    摘要 ( 1755 )  
    超高层建筑的悬吊结构体系采用外露式钢结构,需采用防火涂料等措施进行保护,但若按室内受火构件进行防火保护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以某建筑为例,设定火灾发生在悬挑桁架楼层和标准重力楼层的场景,计算室外钢构件附近温度场,并与欧洲规范室外标准升温曲线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不利室外温升条件,计算钢构件在火灾下的受力情况和耐火性能。提出防火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际火灾场景的钢框架结构倒塌机制分析
    吴鹏, 宗金辉
    2020 (3):  351-356. 
    摘要 ( 1758 )  
    采用ABAQUS建立无楼板的多层钢框架模型,采用顺序热-固耦合法,综合考虑实际火灾场景下局部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变化、非均匀分布温度场及火灾作用下梁柱失效进行分析,研究了在梁柱的受火形式和失效柱位置两种因素影响下钢框架结构的初始破坏机理与倒塌机制。结果表明: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始于受火柱的屈曲失效,与之相连的梁由于失去竖向支撑挠度增大并产生拉力,使内力重分布柱产生侧移,进而在火灾的持续作用下结构位移不断发展,破坏向周围扩散,最终导致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当底层失效柱为角柱和边柱时,结构发生倾覆式连续性倒塌;当底层失效柱主要分布在结构对称轴上时,结构发生下沉式连续性倒塌,该类型倒塌发生较为突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运换流站阀厅防火封堵系统加强技术研究
    钟波, 赵长征, 张泽江, 蒋亚强, 张佳庆, 刘晓圣
    2020 (3):  357-359. 
    摘要 ( 1820 )  
    为提升在运换流站阀厅防火封堵系统的安全性能,根据现有规范规定以及换流变压器放电试验数据,研究了封堵结构抗爆设防目标的合理取值,并且提出了在运换流站阀厅防火封堵系统的防火与抗爆加强方案。针对典型在运换流站,利用LS-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分析了加强后的封堵结构在不同爆炸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封堵加强方案能有效满足抗爆设防目标的要求,建立的抗爆分析数值模型可以指导换流站阀厅防火封堵结构设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宅火灾房门开启对火灾蔓延的影响
    李继繁, 杨永斌, 肖志行, 单元鹏
    2020 (3):  360-363. 
    摘要 ( 1820 )  
    通过对典型住宅建筑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和全尺寸实验,研究客厅起火时火灾发展趋势和不同门窗开启状况下卧室内的温度、能见度、CO体积分数,分析其对人员逃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的蔓延和聚集是危害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客厅起火时,扑救火灾的最佳时间为起火后680 s内。关闭卧室门、开启卧室窗最多可以增加497 s的应急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组合构件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金威, 田源, 胡萧越, 王明年,
    2020 (3):  364-367. 
    摘要 ( 1748 )  
    利用自行设计的火灾燃烧炉对混凝土T型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持续120 min,观察火灾后构件表观现象并测量火灾过程中组合构件内部温度变化,得到火灾下混凝土板、墙组合构件的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及其高温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火灾下组合构件墙体受火面位置处更容易出现混凝土剥落现象,应在该位置处采取施作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来减轻火灾高温的影响;组合构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温度低于其他受火区域的温度,墙板对节点核心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火灾作用下距离混凝土组合构件受火表面越远,其内部温度越低,且其温度开始上升的反应时间越长;组合构件在非受火区域温度整体较低,温度升高的反应时间较长且速度较慢,火灾高温对非受火区域的结构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验证模拟实验研究
    严晓龙, 张建国
    2020 (3):  368-370. 
    摘要 ( 1796 )  
    为强化气体灭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总结气体灭火系统管网设计现状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最短和最长输送距离的管网系统模拟实验,测得喷射时间、喷嘴压力、灭火剂释放量、减压孔板下游最大压力等参数,并与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验证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际参数与国家标准理论参数存在较大偏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角坐标机器人灭火系统研究
    陈志, 刘忠
    2020 (3):  371-374. 
    摘要 ( 1734 )  
    针对电信机房、数据存储中心等区域,设计了一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灭火系统。结合热释电传感器和摄像监视系统实现火源的精准定位,利用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机器人行进路径,实现火灾的快速扑灭。在密闭机房内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灭火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直角坐标灭火机器人在行进中不会出现位移冲突,且能够根据火源位置寻找到最优灭火路径,实现快速高效灭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锂电池灭火技术研究
    付晋, 雍艾华, 黄勇
    2020 (3):  374-377. 
    摘要 ( 1995 )  
    为了预防和减少电动汽车锂电池火灾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的现状,对近年来电动汽车起火案例进行了调查,针对电芯和动力锂电池组结构,分别对动力锂电池中的单颗电芯和电池模组中间的电芯进行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动力锂电池不会发生剧烈爆炸,但具有火势猛烈、蔓延迅速的特点。通过对动力锂电池系统的热失控机制和起火过程的分析,对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的灭火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灭火技术与方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智能家居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蔡改贫, 邓涛, 倪俊
    2020 (3):  377-380. 
    摘要 ( 1908 )  
    为实现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火灾报警等功能,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多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和手机客户端为硬件基础,以Keilu Vision4和E4A为软件开发平台的智能家居火灾报警系统。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实时的室内温度湿度信号、天然气浓度信号、烟雾浓度信号以及火焰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到手机客户端显示,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家庭环境信息。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家庭环境监测、火灾报警和手机远程显示报警等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挖掘在实体火灾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韩光, 李毅, 于东兴, 刘欣, 王健强
    2020 (3):  380-384. 
    摘要 ( 1732 )  
    为实现高效、迅速地完成实体火灾实验,充分发挥数据潜力,重点研究数据挖掘与深度网络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体火灾实验中的应用。通过选取合适的算法,逐步确定模型中的各参数,建立了有效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可以减少风险,提高实验质量,缩短实验周期,形成更具智慧的实体实验决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掺入CES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试验研究
    杨飞, 樊旭宏
    2020 (3):  384-387. 
    摘要 ( 1766 )  
    研究蛋壳(CES)废料作为环保生物填料的膨胀型阻燃涂料的性能。将聚磷酸铵II、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与阻燃填料和丙烯酸树脂黏合剂混合,制成膨胀型阻燃涂料,进行火焰表面扩散试验、火焰蔓延试验、热重分析试验、粘结强度试验等测试涂料的防火性能。结果表明,试件B、C、D、E在火焰下暴露时均未显示出火焰表面扩散。在涂料B、E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0%、2.5%的蛋壳生物填料,由于炭化而改善了防火性能。试件D、E的总火焰传播指数分别为4.5、5.0,显示出优良的阻燃性能。防火涂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热稳定性和粘结强度,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晶TiO2制备木结构防火涂料及阻燃机理
    李宪民, 王楠
    2020 (3):  388-391. 
    摘要 ( 1693 )  
    以KOH和Na2SiO3改性硅灰为基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水性木结构阻燃涂料。制作三聚氰胺饰面中密度纤维板试件,测量试件的氧指数,分析试样及原料的晶相变化及表观形貌,研究板钛矿/锐钛矿混晶TiO2对其阻燃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TiO2可提高其阻燃性能,当TiO2掺量为2%时其阻燃性能最佳,可使纤维板的LOI达到31.4%,炭化体积(小室法)仅为8.2 cm3,较不添加TiO2的样品减小了56%。混晶TiO2在燃烧处理过程中结构稳定,有助于硅灰基水性木结构阻燃涂料在燃烧过程中发展成连续、均匀、密实的片层状结构,致使失重温度升高,热流量减小,进而提高阻燃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石化火灾应急救援多Agent仿真研究
    汪文野, 刘静, 罗阳洪
    2020 (3):  391-394. 
    摘要 ( 1755 )  
    为了给大型石化火灾应急救援提供策略支持,提出运用多Agent建模理论对应急救援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应急救援的影响要素,如时间、环境、救援人员和后勤保障。从过程中抽象出人员搜救和泡沫灭火剂保障两个主要阶段。以人员搜救为例进行多Agent建模设计,并利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搜救组人数不宜过多;携带救援设备质量不能过大;被困者具有环境适应性等。仿真结果证明了应用多Agent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认为该方法可为大型石化火灾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策略研究
    许晓元, 吴明军, 沈向洋
    2020 (3):  394-397. 
    摘要 ( 1751 )  
    试验研究了利用高分子吸收剂处置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相关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吸收剂可抑制有害液体的挥发;条装吸收剂可实现对流淌的液体危险化学品的100%拦截。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子吸收剂设计能够拦截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并报警的智能井盖,还可将吸收剂用于泄漏事故处置及泡沫灭火后处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改进的灭火救援路径规划理论与实现
    段明义, 卢印举, 李祖照
    2020 (3):  398-400. 
    摘要 ( 1762 )  
    对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启发式搜索,给出一个基于启发式的最短路径算法。对该算法从代价函数和排序方法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仿真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优于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能够有效地缩短路径查找时间,从而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TA-DBN的燃气管道泄漏风险研究
    骆正山, 巫忱忱
    2020 (3):  401-404. 
    摘要 ( 1802 )  
    提出了基于事故树分析(FTA)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模型的城市燃气管道事故诊断方法。充分利用FTA良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泄漏事故场景建模,发挥DBN逆向推理能力及后验概率表达准确性的优势,通过分析城市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可能原因建立相应FTA模型,将其转化为DBN模型并优化,最后融合多源观测信息进行事故场景快速辨识及诊断分析。推理结论与后期事故调查报告结果相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合理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动车组客室内装的防火性能研究
    孟凡帅, 刘小霞, 张蒙蒙
    2020 (3):  404-407. 
    摘要 ( 1757 )  
    介绍EN455545-2《轨道应用,轨道车辆防火-第二部分:材料和元件的防火性能要求》对于轨道车辆客室内装的防火测试方法和评价参数。参考ISO标准,采取墙板组成材料分类测试、综合评比的方法,对某高速动车组客室内装材料进行燃烧试验、烟密度及毒性试验,分析测试结果与防火设计之间的关系,为主机厂和客室内装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网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顾天雄, 吴志敏, 于军, 方能助, 方忠闪
    2020 (3):  407-409. 
    摘要 ( 1793 )  
    针对电网企业消防安全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明确各级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引入第三方专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把脉问诊”,借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强化人防水平,构建起了电网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新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火灾隐患排查的消防安全社区管理
    伍晗, 任常兴, 张欣, 慕洋洋
    2020 (3):  409-412. 
    摘要 ( 1788 )  
    分析国内外社区典型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及其火灾隐患形式,从消防安全角度构建社区火灾隐患排查指标体系,确定以火灾隐患排查要素为准则的火灾风险分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火灾隐患排查的消防安全社区管理模式,以火灾风险等级标准实现居民社区的消防安全分级管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法的区域森林火灾易损性研究
    刘晨辉, 万杰
    2020 (3):  413-416. 
    摘要 ( 1785 )  
    通过对区域森林火灾易损性进行评价,实现控制火灾风险和减轻损失。考虑到森林火灾暴露性程度和灾害应对能力等因素,构建了由暴露性程度、恢复性指标、敏感性指标、灾害应对能力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构成的区域森林火灾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开展了森林火灾易损性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将四川省的森林火灾易损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和完善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思考
    司戈
    2020 (3):  417-419. 
    摘要 ( 1754 )  
    概述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照“放管服”、深化消防执法改革要求,提出明确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定位、职业范围、等级设置,推进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治理培训乱象和“挂证”行为,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注册消防工程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器飞行事故多层次情景空间描述模型
    程明, 崔鹏征, 梁文娟, 陈越
    2020 (3):  420-424. 
    摘要 ( 1731 )  
    为了提升应对飞行事故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效能,以机场周边发生的航空器飞行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应用情景构建理论,提出“案例—情景—承灾主体—特征属性—应对措施”多层次情景空间描述模型。收集整理国内外重大飞行事故调查报告、数据和资料,运用案例研究、分类、统计、筛选等方法,提取特征属性中包括的数据类型、量化方法和取值范围,应用整体和局部相似度算法计算。通过案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示范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建立了情景推演过程,且初始情景匹配精度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起火灾刑事案件的调查认定
    袁利锋
    2020 (3):  424-427. 
    摘要 ( 1850 )  
    以一起违章操作导致的火灾刑事案件为例,通过火场勘验及调查询问,结合现场模拟实验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火灾原因综合认定,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讨论,为此类场所火灾事故调查以及消防管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辐射对通电线缆短路故障及熔痕的影响
    王朴真, 李阳, 庹杨振代, 李若铭, 曾巳恒
    2020 (3):  427-430. 
    摘要 ( 1859 )  
    研究热辐射条件下导线发生炭化路径型短路与金属短接型短路后产生的熔痕特征,使用中国常见的家用电器电源线RVVB线(铜芯聚氯乙烯护套扁形电源线),针对220 V交流电,对比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短路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分析了其对产生熔痕的影响。试验发现,随着热辐射强度的增加,短路发生的时间缩短;导线的短路位置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发生短路的部位随机性较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发生时间无直接相关性;炭化路径型短路的典型熔痕为箭镞状熔痕;金属短接型短路的典型熔痕为“工”字型熔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